主页 > 华为手机怎么安装不了imtoken > 12年来最特别的陆家嘴论坛开幕,两个“特别”交织

12年来最特别的陆家嘴论坛开幕,两个“特别”交织

今天,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如期而至。

这是连续12年最特别的金融盛会: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之际举办。在“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之年举办,必将承载着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的期待。

两个“特价”交织在一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步入承前启后、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

打破摩天大楼的法则

全球经济学界有一条广为流传的“摩天大楼定律”:摩天大楼破纪录,建成后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结束和衰退危机的开始。

环球金融中心于 2008 年落成,成为当时全球第一高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日历翻到2020年,此时的环球金融中心已不再是上海第一高楼,但“摩天大楼法则”已被打破——它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最高集中地,产生最高税收的建筑物之一。所在地区是最新权威国际排名中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名副其实的“心脏”。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

这个曲折的故事与过去十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轨迹不谋而合。经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发展,上海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中心框架体系,金融中心基础功能较为完备,金融开放度大幅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着提升,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排名主要财务指标在全球名列前茅。

这是一条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一路前行的赛道。其背后,总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以及在危机中培育新机遇的远见和决心。

沿着时间轴回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初步布局是“在寂静处听雷声”。

参与过浦东开发开放的上海人都会记得,1991年,邓小平同志曾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上海曾经是金融中心,是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地方。要想在金融领域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小青同志说这句话的时候,浦江对岸的陆家嘴还有很多农田。

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并正式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长期战略。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著名的“19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0 年人民币”。

“‘19号文件’首次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作出具体部署和部署。”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屠光绍表示,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失衡,国内经济需要转型升级,上海的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矛盾与挑战的“三重共振”,恰好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机遇。

“我们十多年前建立了金融中心,基础还比较薄弱,对外资金融机构比较依赖;现在,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的海外金融机构正在考虑加快来沪,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与2009年相比,现在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已经无法比拟。进入资本之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体量更大、质量更高、金融治理体系和能力更强、更有决心的背后。

“今天,我们正面临全球疫情和去全球化冲击的严峻考验。然而,就像刚走出困境时一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仍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张军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进一步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努力成为国内国际流通的战略纽带。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

改革比“从算盘到电脑”更难

19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很多国家都来找这个金融行业的新人。后人从经文中学习。

当时,发达国家的许多国际交易所还盛行手势和喊叫的口头竞价方式,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则摸着石头过河,大胆采用电脑交易模式。彼时,国内银行月末结算仍靠人工计划,而上交所开市首日即进入电子交易时代。

今天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一轮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与过去“从算盘到电脑”的进步相比,这次改革有着更深的意义。

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总书记宣布下达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从那天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开始意识到,这项重大改革任务不仅仅是增加一个细分市场,而是要素市场的重大布局。连接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的重要渠道,是连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桥梁。

不久前,科创板迎来了成立一周年。过去一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110家,总市值超过1.7万亿元。但人们更关注的是科创板仍然存在的“短板”,是改革中仍需克服的障碍。

近日,上交所提出从优化“资金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在科创板引入单笔T+0交易,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推出激励机制,吸引长线投资者制度……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继续推进。

这是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新征程的一个缩影。这一时期,上海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的关系,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

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总成交额1934万亿元,是2009年的7倍7.;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12.7万亿元,是2009年的8倍4.;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46家,比2009年底增加660家……

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上海的快速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获得世界广泛认可的基础。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为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外部制度环境,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发展活力。

“在物理空间上,早在十二五末期,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商业建筑就已经与纽约的华尔街和伦敦的金融城并驾齐驱。”陆家嘴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陆家嘴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不是建立在看得见的高楼之上,而是建立在看不见的体制突破和机制创新之上。

不间断的开放步伐

20多年前,蔡敏曾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之后就职于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 “保险推销员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当时的新中国。”现任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蔡敏回忆道。

1920年代,美国人斯塔尔在上海外滩的前“远东华尔街”创立了友邦保险。 1992年,归国的友邦保险作为外商独资公司设立上海分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友邦保险“回娘家”的故事屡屡被提及。这个故事不仅很有传奇色彩,而且还在不断更新。近日,借助中国最新的金融开放政策,友邦保险计划在上海设立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人寿保险公司。 “目前,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与中国保险公司没有什么不同。”蔡敏说。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从未中断过对外开放的步伐。无论全球经济格局如何变化,上海始终面向世界,对标国际金融中心的最高标准和最佳水平,汇聚全球高端元素和市场主体。正是因为坚持推开门越开越大,才有了像友邦保险一样延续了几十年的开放故事。

即使在今年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上海金融业开放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3月20日,摩根大通等5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开通线上“云开口”。 “上海已成为全球越来越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摩根大通将引领更多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同日,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立波通过视频。连接,表达对上海的信心。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

“从对外开放水平来看,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跨境资源配置能力显着增强。”据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介绍,今年以来,世界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在上海设立外资控股或合资金融机构:全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集团,首批新设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财富管理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或获准设立。

近年来,“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黄金国际板、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通以来,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 A股已被纳入MSCI、FTSE Russell、S&P Dow Jones三大国际指数;中国债券已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通过这些环节,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更加熟悉和信心增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上海吸引外资规模持续逆势上升,与此息息相关。”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的起点奋进

上交所首席运营官谢伟留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年轻人精神抖擞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仿佛准备战斗。

30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留下了许多这样的回忆。每天有47万金融人奔波于陆家嘴、外滩、上海楼宇,维护着这个金融中心的快速运转。

观察者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13年前,就在金融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位于伦敦金融城的一家研究机构发布了首份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当时上海排名第24位。

如今,每年更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已发展成为全球最权威的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而且上海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去年,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位列全球第五,一位来自伦敦金融城的观察家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描述:“当我们第一次追踪全球金融中心时,上海与伦敦人之间的差距193分,现在差距缩小到17分。”

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

一年后,上海超越新加坡2020年全球金融危机,首次跻身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列。 虽然纽约明显领先于其他金融中心,但上海仅落后第二名的伦敦两分。

显然,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对上海的期望不仅限于此。当被问及“未来两三年哪些金融中心将取得重大发展”时,上海在过去六份报告中均位列前三。

“一个领先的金融中心必须在大多数方面都做得很好”是近年来GFCI研究得出的一个著名结论。

站在2020年新起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新征程。上海需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经过30年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逐渐成为世界金融治理的新重要力量。不过,与国际成熟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相比,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也说明上海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谢东,说。

潜力来自持续改革。科创板、自贸区新区、长三角一体化“三大任务”为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提供了试验田和助推器,也为上海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潜力来自扩大开放。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扩大,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与支付清算中心、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建设也将积极推进。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资金需求将继续吸引大量国外机构在这里聚集发展,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

潜力来自不断创新。产品、模型和系统在上海仍在探索中。未来,上海将继续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和重要金融改革举措在上海试点。

“后2020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上海将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建设更加丰富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将全面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谢东说。

更开放、更辐射、更有影响力、不断创新、更有活力和创造力,这应该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